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9|回复: 2

[诗歌评论] 网络与高考:诗歌复兴,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0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与高考:诗歌复兴,路在何方?  

  
  自从网络时代到来以后,关于诗歌复兴的话题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主流的观点是认为中国诗歌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至于中国诗歌到底会复兴到哪个地步,目前还不甚明朗。是复兴到唐宋的地步,还是复兴到明清的地步,抑或诗歌复兴仅仅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现在都还不好说。
  “复兴”得有动力,就像火箭要上升必须有推动力。那么假如诗歌要复兴的话,那它的动力来自何方?假如根本没有动力,或者动力不足,那么所谓诗歌复兴的观点不过是人们善意的想象,就像穷光蛋梦到明天会发财。结果,当明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一分钱没有。
  大部分论者把诗歌复兴的重担放在网络身上了。例如诗人伊沙积极地投身于网络,显然他把宝押在网络上了。又如李少君倡导“草根诗学”,认为是网络使得草根得以滋长。
  但问题是我们可以信任网络吗?或者说我们了解网络吗?
  网络是个怪兽,是个“利维坦”,它是突然来的,来之前没跟我们打招呼。就像从前印刷术是突然出现在西方社会中,印刷术的出现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民族国家运动,以致于后来的民主运动。
  网络会不会真的像猛烈的海风一样,把大海上的船只,吹向同一个方向。网络这个怪兽,会不会真的把中国拖向一个由网络所主导的未来。
  现在都还不好说。网络才兴起十年,中国就已经大变样了,如果再加以十年,二十年,更加让人难以想象。
  但其实说到底我们对网络还是知道的很少?从来没有一个哲人,写出一部哲学著作,告诉我们网络会对国家政治会对民族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从来没有一个哲人,能够预测网络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新的可能。
  总之对网络我们知道的很少。
  所以当学者们大谈网络导致诗歌复兴的时候,我们必须对这一命题本身加以思考。
  我想,关于网络作用于诗歌大概可以用如下几个次级命题来归纳:
  1、网络减弱了诗歌的地域性。
  2、网络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
  3、网络发表的便捷性有利于年轻诗人的成长。
  4、网络作为交流平台活跃了诗歌氛围。
  5、网络与文学繁荣所必须的思想繁荣无关。
  
  
  
  1、网络减弱了诗歌的地域性。
  在大学体制没有从西方移植入中国之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依托于地方的。所以当时培养出来的人材都是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地方上往往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中过举人,甚至进士,在外地做过官,走过四方。然后由于某种原因,或者退休或者贬官,他们就回到地方上,他们在地方上是非常有声望的。地方上的很多事情,在官府出面之外,往往还要他们出面。那么地方上的年轻人都要向他们执弟子礼。我们看很多文人的文集都提到年轻人向他们问学的事迹,有的年青人为了问问题得走几百里。真是不容易啊。
  这就恰恰形成了中国文学、文化的地域性问题(不是民俗的地域性)。那些优秀的年轻人,在中进士时候,往往是二十六七岁左右,之前大多数都是没有出过远门的,这个时候他们的整个思想就已经定型了,他们带有当地培养他们的那么前辈的思想痕迹。所以一当他们进入京师,开始在全国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的地域性非常明显。我认为,文学的地方性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价值。
  后来大学体制进入中国,年轻人都是十八岁就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中心大城市去求学。所以对他们而言地方性的问题就很淡化了。 如果现在还认为认为地方性,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这是不现实的。现在大部分文化人都不是在生他养他的地方长期停留,大家都是在大城市飘着。
  而网络的出现加剧了去地方化的过程。我们在家中就可以接受到来自外地的信息,来自外地的思想,这使得中国人的思想越来越趋同。这显然是一个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趋同过程。思想者们想要在这种状况下,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特性,都很难。你除非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不跟外地的学者交流。
  所以当评论家们在呼唤一种具有地方性的诗歌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信息闭塞状况下的诗人。例如雷平阳,评论家赞赏他具有云南地域特色,但反过来是不是可以说他视野不够开阔呢?
  如果他先天就有这样的不足,那他靠什么来成名呢?显然雷平阳的整个环境有点类似古代的文人,就是虽然身处穷乡僻壤,但是在他生活范围内,是有名士的,就是于坚。于坚曾说自己“我是云南王”。雷平阳引起轰动的作品《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明显是模仿了于坚的一些作品。
   总之网络并不能对诗歌地域性作出任何贡献。因此假如诗歌地域性必将促进诗歌繁荣的话,那么网络于此毫无功劳。
  
  2、网络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
  话语权问题常常是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的。
  网络,在中国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话语平台。这个平台是政府所不能完全掌控的,政府虽然三令五申整顿低俗网站,并建立网络监控机构,但这个新的话语平台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封锁。
  网络的这个话语平台是为两类人而存在的。
  第一类就是普通的群众。他们需要网络来集结出自己的声音。依靠人数优势来左右政府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这在网络上表现为点击率、与回复率。)
  网络上的这些人一部分是“愤青”,一部分是“良民”。政府有时候把他们的意见称为“民意”,例如每当需要反对外国干涉,政府就祭起这杆民族主义的大旗。而有时候政府也无视他们,政府称之为“一小撮网络暴民”。
  这一类作为文学的背景起作用,但其对文学发展并没有任何直接作用。
  第二类就是持异端意见的人。
  这些人有部分是持异端政见的人。他们影响不大。而另一部分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主流意见不满的人。例如美国数学大师丘城桐批判北大误导中国教育。中国的主流媒体不可能去报道他对北大的批判,那么他的意见只能在网上传播。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知都不会知道他。
  所以在网络上的铺天盖地的观点,其实都是非官方非主流观点。以我来说,我从19岁接触网络,就中了网络的慢性毒药。有一段时间我总信奉网上的见解。现在我很警惕,我知道在现实中真正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网上说的只不过是一个理想的蓝图。就像不断有人在呼吁大学改革,其实近期是不可能改革的。他们说的只不过是激进的言论,根本就没有现实性。
   文学界持异端文学观的人,也在网上集结,就形成了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主流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主流是带有暴力色彩的武侠玄幻和带有淫秽内容的言情。
   这两类文学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是不让写的,网络给他们提供了适度的空间,于是他们就繁荣。这种繁荣在事前其实是可以预料的。他们只不过是把香港、台湾或者大陆解放前在纸刊上的文学放到了网上,例如香港的金庸,台湾的李敖、古龙、琼瑶,解放前的还珠楼主、张恨水。
  所以网络小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新东西,网络小说不过是从前的通俗文学、甚至粗俗文学的新的体现。这些通俗文学为官方刊物所不容,现在找到了自己的平台。繁荣是必然的。
   网络文学另一个呼声比较高的就是网络诗歌。
   网络诗歌的主要推动者可以说是伊沙。(我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是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中,伊沙这种有一定号召力的文人,就会去团结一批同路人,直接办刊物,宣传自己的观点。但现在条件不允许,于是伊沙只能窜身于网络,在诗江湖、赶路、天涯诗会等国内有影响的诗歌论坛发帖度日。这样唯一的代价就是他的思维越来越网络化,结果混到现在还是个副教授。
   伊沙的诗学观跟主流诗学观是完全相反的。他力主的是一种通俗诗歌甚至是粗俗诗歌。他说他欣赏的诗歌带有“野”的特点,伊沙说这话的时候,是在评论一个女诗人。但是从这位女诗人的这首诗歌来看,那不是野,而是浪。完全是一些性爱诗歌。这个路数,跟网络小说是一致的,就是重走淫秽路。
   从这一点上来说,网络诗歌与网络小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如果说网络诗歌会繁荣,我相信不会是那种高雅的、深刻的、能够比肩唐宋的诗歌。
  
  3、网络发表的便捷性利于年轻诗人的成长。
  曾几何时,中国的编辑成了握有文人生杀大权的独裁者。
  由于缺乏适度的竞争,中国从外国照搬来的众多体制,最后都酝酿出了,让人悲观绝望的腐败。例如学术腐败,据说想要在《文学评论》上发一篇论文需要一万元。但是一个学者在这上面发表了一两篇论文就可以评教授了。所以一万块钱也不算贵。
  肯定在诗歌刊物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编辑们自己写诗不咋的,却高居诗人之上成了太上皇。这真是千古奇闻。
  行不行都是编辑们一句话。所以年青人想要崭露头脚,运气的成分很重要。从前朦胧诗能够有很大的反响,也是因为《诗刊》的编辑的推崇。其实说实话,朦胧诗有啥?不过是一片文化荒漠中的小草。
  还是那句话,一条狗要是拉到中央电视台,它也会成为名狗。当然要上那么高档次的平台,作者自身也需要很多努力。而腐败与拉关系,是这种努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网络确实有这样一个发表的便捷,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发多少。
  不光是对于那些未成名诗人,就算成名诗人,有的也经常在诗歌网站上发作品,毕竟官方诗歌刊物不是自己家开的,不是随时能发作品的。所以就算成名诗人,也需要网络这个平台,来随时发布自己的作品以及相关信息。
  对于诗人而言,网络论坛就像自家的后院,想去就去。
  但这里还是有个前提,就必须要有一个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论坛平台。中国的网络诗歌论坛不计其数,但大多数都是一些诗歌爱好者在里面互相唱和,对诗歌发展不会起到太多作用,最多就是培养诗歌读者。
  而一旦一个诗歌论坛影响大了以后,又存在一个和编辑制度很相似的问题,就是版主的推荐权。这个权是很大的,一个诗人能不能被大家所认识,当然需要靠自己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诗人的作品,没有好到诗人小郑这个地步,就是别人一看就终身难忘。所以大部分诗人还是需要这个推荐。
   这样演化下来,一个论坛的公信力就值得怀疑了。过去两年来,天涯诗会的同仁都在为这个“论坛公信力”而奋斗,这是走在全国诗歌论坛前面的。必将在中国网络诗歌发展史上留下印记,所以诗人小郑准备下工夫写成十万字的《天涯诗会倒版运动史》
  总之,网络发表的便捷性利于年轻诗人的成长,但年青诗人还是需要靠别人的推荐来真正登上诗歌舞台。所以最终的大权还是握在那些成名诗人,纸刊编辑手上。
  所以与其说网络发表的便捷性利于年轻诗人的成长,倒不如说网络诗歌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诗人的成长。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4、网络作为交流平台活跃了诗歌氛围。
  网络作为交流平台、作为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对诗歌氛围升温会有很大影响。
  我想,现在的很多诗歌论坛就类似从前巴黎的沙龙。沙龙这种形式是非常好的,非常利于年轻人成长。从前文革地下诗歌、朦胧诗其实都是文学团体,也是经常采用沙龙的形式。如果联系到历史来说,从前古代的很多文人团体也喜欢用沙龙的形式,就是所谓的“雅集”,几个文人在一起吃喝玩乐,交换思想。这比严肃的讨论好多了。
  与沙龙需要人到现场不同的是,诗歌论坛可以把本来分散在各地的诗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是诗歌论坛相对于现实沙龙的一大优势。一根蜡烛不算亮,如果是一千根呢?
  当诗人们团结在几个论坛,这样诗人的社会影响就扩大了。当湖北的诗人与广州的诗人紧密联系在一个论坛里的时候,当年轻的诗人与年老的诗人紧密联系在一个论坛里的时候,诗人们互相的扶持,让中国诗歌在寒夜里找到了指路的明灯。
  人多力量大,诗歌也需要人多,需要聚集。诗歌论坛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使中国诗歌的升温。
  诗歌论坛的沙龙形式非常好。当前中国的这种功利的、不够开放的形势,不足以支撑民间文人团体的发展。而在诗歌论坛里面你会发现各色人等,有成名诗人,有大学教授,有媒体广告从业人员,有机关公务员,甚至小领导,也有美女。大家互相讨论问题,交换思想,首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例如我,有时候关在屋子里写作赚钱,与他人交流比较少,而天涯诗会的这个虚拟沙龙,让我每天都可以跟很多人打交道。很不错。
  其次,大家互相讨论问题,交换思想,也是一件很有裨益的事情,听一听不同的看法,听一听层次不同,或高雅,或低俗的看法,对开阔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维,很有帮助。
  因此一个年轻诗人,进入到一个诗歌论坛后,接受熏陶教育,对他的成长是有一定帮助的。
  可以说,诗歌论坛这样一种虚拟沙龙可以说是诗歌繁荣的基本制度保证。但诗歌论坛到底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现在还是未知的。目前来说,诗歌论坛已经取代的民刊,接下来诗歌论坛能否在影响力上接近官方刊物,还需要看诗生活、扬子鳄、天涯诗会等几个有潜力的论坛的进一步发展。
  说实话,大部分在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诗人其实对诗歌论坛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在现实利益体制下就得到了满足。当前活跃在网络的诗人中,只有伊沙是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成名了的。
  网络诗歌的升温,非常需要众多有名气有影响的诗人加入。说实话,光靠几个默默无闻的诗歌爱好者组织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手里没有任何诗歌资源。这种诗歌论坛过了一段新鲜感之后,就会自然消亡。
  环顾当下,大部分诗歌论坛都是人丁稀少,也就五六个人在里面发帖,互相唱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帖是希望别人看的,特别是希望有实力有影响的诗人看的。尤其是希望有影响的诗人能给出一个评价。而在这些不入流的诗歌论坛都没有这些条件,因此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说网络使得诗歌氛围升温,到底能升到什么地步,还需要各路诗人的共同努力。那种认为网络诗歌在活跃诗歌的看法,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本质不是网络在活跃诗歌,而是窜身于网络的著名诗人、有实力的诗人在活跃诗歌,在培养年轻人。
  那么那些著名诗人、有实力的诗人为什么要窜身网上呢?显然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需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所以,网络活跃诗歌的观点本质是话语权自由在活跃诗歌。但是话语权自由并不一定带来诗歌繁荣。例如美国是言论自由的,但是美国诗歌也没见繁荣到哪去。
  
  
  5、网络与文学繁荣所必须的思想繁荣无关。
  
  如果说从前文学繁荣过,那必然是有原因的。当前文学要繁荣,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把从前的文学繁荣时期的要素一一复制过来。这就万事OK了。
  有人说,中国有两坛屎,一个是诗坛,另一个是足坛。确实啊,这两坛屎,都是知名度很高,就是弄不上去。因为中国足球从来没有繁荣过,大家确实不知道怎么弄。而诗歌就好多了,从前中国的诗歌极度繁荣,因此我们只要把从前诗歌繁荣的原因,一一调查清楚,然后想办法复制,应该就差不多了。
  我想关于文学繁荣的原因有种种看法。根据我的观察,每一次文学的高潮都是伴随着思想史、哲学史高潮。我相信二者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
  从前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带有当时玄学的特征,王维最著名的诗带有当时正处于高峰期的禅宗的影响。这些事实映证了,由斯达尔夫人、司汤达、丹纳所提倡的文学的种族环境决定论。
  按照我在这个领域的新的开拓,他们的观点就是早期的文学进化论。当然,诗人小郑是文学进化论这种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相信如果不出意外,我2010年即将发表的二十五万字作品《文学进化论》,必将在全世界引起文学进化论研究的热潮。
  按照生物进化论,生物与它所在的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环境塑造生物。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本来有眼睛的鱼,不小心进入黑暗的地下溶洞以后,过了若干万年,它们的眼睛给退化了。
  文学肯定也是这样。文学的环境必然塑造文学。思想环境、哲学背景必然是文学所紧密联系的人文环境之一,这些东西必然会深刻影响文学。
  我认为,如果当代的文学要复兴,前提之一就是思想复兴、哲学复兴。
  但是让人丧气的是,环顾中国,我们连一点思想复兴、哲学复兴的影子都看不到。这种情况下,我不相信会有所谓的文学大师出现。这种情况下,从事文学的年轻人不饿死,不戴绿帽子就已经是奇迹了。
  当有人说网络繁荣诗歌的时候。他们从来都没想过,诗歌繁荣需要思想繁荣。那么网络能繁荣思想么?
  说实话不能。思想的创新、哲学的创新是一个扎实研究的过程。需要聪明的年轻人,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长期的研究,需要自由的社会环境,需要优厚的物质待遇。它并不是像青春文学那样,一捧就能捧出一个金牌写手。我认为,正是近百年来的哲学荒芜,间接导致了文学荒芜。
  网络不能带来哲学复兴。因为网络文化肤浅无聊,跟深刻的哲理无关啊。
  不过网络作为一种新事物,也会促进人类观念形态的改变。正像西方从前新大陆的发现曾经导致西方观念巨变一样,网络的出现正在导致中国人观念的变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网络的出现是带来观念革命,还是仅仅是观念变化。
  网络所带来的这些急剧的变化,必然需要最后在思想上进行总结。我个人认为,如果未来中国出现,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那必然是从对网络的哲学研究开始的。因此我宁愿不找女朋友,也要天天上网。不是有句话么,叫“网上自有黄金屋,网上自有颜如玉”。
  
  
  
  
  
  以上五点,我们分析了网络对文学的作用,从中我们看出网络并不必然导致诗歌复兴。那么诗歌复兴,路在何方?谁能够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我们诗人需要一条明路,以使我们在前进的时候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最终掉入陷阱。我们诗人需要一条明路,以使我们知道除了诗歌创作,我们还需要什么。
  上面我们提到,复兴诗歌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从前诗歌繁荣的条件一一复制。那么当前诗歌最需要什么东西呢?
  好吧。我就不卖关子了。当前诗歌最需要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诗必须要能够卖钱。只有诗能够卖钱了,诗歌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只有诗能够卖钱了,我们才能谈诗歌复兴,才能谈在思想繁荣、百花齐放背景下的诗歌繁荣。
  诗歌需要市场,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关键问题是怎么来创造市场。
  有一个关于销售员的故事。说阿迪达斯公司,派一个销售员到非洲一个部落去推销运动鞋。结果三天以后,这个销售员回复公司,说:“这个部落都不穿鞋,鞋子真是没市场。”销售经理担心这个销售员欺骗公司。于是就派一个经验更为老道的销售员去。结果几天以后,他回复:“赶快加急制作十万双鞋。这个部落从前不穿鞋,现在我给他们展示了穿鞋的好处后。他们全部落从酋长到奴隶都订购。”
  是啊。这个故事非常有启迪意义。有时候一个巨大的市场开拓出来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就像腾讯QQ、比亚迪电子这些大企业,他们市场的做大,其实是“一瞬间”发生的。这些企业都不过十年时间,他们都经历了市场占有率在很短时间内突然像原子弹爆膨的现象。
  所以说,现代诗会不会也突然发生一次爆膨,从没有市场,到每年上千万人民币的市场。从诗人都饿死、穷死,到诗人还有闲钱泡美眉。
  关键就是我们怎么来引爆这个市场。我们得找对路,就像你把两份的硝石,一份的硫磺,三份的木炭放一起,点火就会爆炸。如果你不找对路,你永远看不到爆炸。你也永远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爆炸,就像很多人不相信通过诗歌也能发财。
  诗人小郑认为,一切秘诀就在高考。
  我们只要能够在高考中增加一道诗歌写作题。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每年上千万诗歌市场的伟大的诗歌的时代。
  只要我们能够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加一道诗歌写作题,分值六七分就可以。就会驱动一个巨大的市场。高中生必须学习诗歌写作,因此就必须买诗集,他们必须看那些真正的诗人怎么来写诗。因此今后的书店里面将会摆满了诗集。
  社会上也需要诗人来指点诗歌写作,因此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就会看到各地的成名诗人们在那评点今年的诗歌写作。由于现在中国的高考题是以省为单位,所以今后每个省的代表诗人都有机会到主流媒体的黄金版面指点江上,装大师。
  总之,只要高考语文试卷能够有一道诗歌写作题,诗人的地位马上提升三个档次。这么一提高,终于跟美女是一个档次,而从前诗人与美女之间相差三个档次,简直是国家公务员与环卫工人之间的差别。
  
  诗人们欢呼吧!雀跃吧!属于诗歌的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不过在兴奋过度之前请低调,因为这一切都不过是脑海中蓝图。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实现他。
  我们要来做一个简略的诗歌进入高考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觉得大众对此会有三个观点,值得考虑。
  观点一:现代诗标准混乱,不适合进入高考。
  观点二:自有高考以来,从未考过诗歌写作,这样太仓促。
  观点三:在教育部没有实权派人物撑腰,很难。
  诗人小郑的反驳:
  我参加过200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阅卷组,辛苦阅卷五天,累的差点吐血,领了一千三百块的血汗钱。我改的是文言文翻译和诗歌赏析,一共是十三分。其中诗歌是王维的《山居即事》。所以我对高考改卷也有点体验。
  现在高考作文是60分,我想可以从这六十分中刨出十分,再出一道诗歌写作题,让学生写一首二十行左右的现代诗歌,完全合情合理。题目类似爱、真诚、人生、生命之类。而且改卷起来也很轻松,控制在平均分六七分,好的就得八九分,差的就得三四分。
  就可以用改作文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们写作时主题明确,语言优美,用词用句合理,三个错别字扣一分。
  而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要真的诗歌进入高考,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比较成熟的改卷标准。有一点我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如果考生写下半身诗歌怎么办?显然下半身诗歌不过是淫秽小说的诗歌版。我们知道很少有考上敢在高考作文上写淫秽作品。甚至也没有考生敢写批判性的杂文,大家都是在写一种高雅的无病呻吟的作文。所以如果高考写诗歌,那么考生为了考高分,都会写一种高雅的抒情的,文字优美的诗歌。因此根本不存在下半身或者口水诗的问题。
  1978年恢复高考,没有考诗歌写作,这是当代诗歌陷入绝境的重要原因。网络时代以来,诗歌越来越深入人心。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涌现出一个诗歌写作高峰,人人皆诗人,刊刊皆有诗歌专版。各出版社相继推出《我们和汶川在一起》、《汶川诗抄》、《汶川大地震诗歌》等诗歌选,最近还出了本评论专著《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此情此景,伟哉壮矣!
  在这个尖峰时刻,把诗歌加入高考,实在合情合理。2008年诗人赵丽华,呼吁高考作文可以写诗歌,认为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歌是对诗人的侮辱。
  诗人小郑认为,高考必须考诗歌。
  在古代科举中,经常也是要考诗歌的,而且是一种专门用于考试的诗歌,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凡是考诗歌的时代,诗歌就会繁荣。凡是不考,诗歌往往不兴盛。
  唐朝科举考试是要考诗歌写作的,当然诗歌是其中一项,但这就够了。年轻人想中进士,想当官就必须学习诗歌,社会上对诗歌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才会到处有人追捧。因为那些年轻人都要向他们学习诗歌写作。
  宋代开国一百年多年是考诗歌的,我们现在知道的北宋著名的诗人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他们当年中进士都是考诗歌的。到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所以取消了科举考诗歌。但王安石本人年轻的时候是考诗歌,因此王安石才会喜欢诗歌,才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诗人。
  到南宋就不考了,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也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不是说考科举就能写出好的诗歌。而是考诗歌,诗集就有市场,诗就能卖钱,诗人就能泡美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诗歌写作,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明代科举考试不考诗歌,但由于前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写诗还是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学传统。但明代诗却不行了。
  清朝开国一百多年断断续续考过诗,但是没有大规模推广。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写诗,于是在乾隆二十一年(1757)规定会试考排律。真是立竿见影,此后清朝的诗歌也进入一个繁荣时代。当然由于清朝的整个思想史不够活跃,最终清朝人也没写出可以比肩唐宋的诗歌,但清朝的诗歌确实很繁荣,比明朝是要强多了。我们现在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就是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的。
  可以说,将诗歌与人才选拔考试捆绑起来,是中国的传统,也是中国的诗能够繁荣的原因。
  反观西方就不一样,诗在西方其实不是一个名声很好的东西。从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一个好的国度必须驱逐诗人,因为诗人总是教人们如何放任激情。西方有些人认为,诗人的抒情诗就是咏叹自己没有情妇。为此英国的西德尼特意写作《为诗辩护》,大声疾呼诗是好东东。从前雪莱也写作《为诗辩护》,但雪莱的个人行事、品行总是受人诟病。
  应该说诗歌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高的,虽然这一百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有四十人挂了诗人的头衔。但他们大部分在中国都没有影响。在中国知名的不过阿三的泰戈尔、英国的叶芝、美国的艾略特、智利的聂努达等聊聊数人。
  今天的中国诗人也堕落到要被国家驱逐了。2006年的梨花体事件中,诗人受到全国人民的讨伐。也有很多诗人站出来为诗辩护,最后却以裸奔的闹剧收场。我想,如果诗歌不能尽快进入高考,诗人真会完蛋。
  实际上西方的某些诗人,一个比一个变态,现在中国诗人也在向这个方向靠拢。例如北岛、顾城等人比较推崇的一个西班牙诗人洛尔伽是个同性恋,让人不耻。又如海子推崇的一个诗人赫尔德林,到人家家里去做家庭教师,勾引人家的妻子。太缺德了。最后咎由自取,得了精神病。
  我们现在中国的诗人也有向这个方向堕落的倾向,环顾当代诗人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流浪者有之,裸奔者有之。诗,在中国的名声已经很坏了。
  如果诗歌不能进入高考,诗歌就会完蛋。网络绝对不能挽救诗歌。诗人的辩护也不能挽救诗歌。
  我想诗歌进入高考,并不困难,只要在教育部有实权派人物撑腰,2010年就可以实现。当然现在没有,所以诗人们必须团结起来,不断去呼吁:高考必须考诗歌。
  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五年左右,诗歌就能进入高考。
  到那时候,一瞬间一个巨大的诗歌市场就出来了。
  到那时候,诗人就将被崇拜。
  到那时候,离诗歌繁荣就真的不远了。
  加油吧!诗人们,没事就在报纸上写文章,讨论高考考诗歌的必要性。
  加油吧!诗人们,没事多去教育部活动活动,游说教育部的主要领导。
  中国诗歌的未来,现在握在教育部的手上。

作者:诗人小郑

来源: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792881355564457968_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1-22 02:48 , Processed in 0.0393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