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名诗人,没有名诗作?
为什么只有名诗人,没有名诗作?━━诗歌不景气之我见
老榆树-电影网
在书摊儿、书店翻看文学杂志,也常见有几首诗歌夹在中间,也不乏著名诗人的作品。向一些文学爱好者打听,这些诗人大都以发表作品多而出名,问起这些诗人的名作来,被问者往往无以回答。
中国文艺的现状是“诗坛”冷清,“歌坛”红火。“诗坛”冷清的表现是即便是诗的爱好者,也很难记起当代诗人的几首名诗来。而“歌坛”,即使不是歌迷、不会唱歌者,也能说出几首他喜欢听的著名歌曲来。好听、好懂又有典型生活内容的歌曲很容易流行并成为名歌。
我年轻时是个诗歌爱好者,现在七十来岁了,仍然自认为是个诗歌爱好者,可是,自报刊上大量出现“朦胧诗”倒了我的胃口后,这二十来年对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就再也爱不起来了,虽然多次硬着头皮读过几首,试图能爱上它们,但能让我心情舒畅地顺溜地读完者不多,所以,最终还是爱不起来。
“中国诗”的优秀传统是上口、好听即有乐感和内容好懂。不具备这两个特点的诗就难以流行,生命短暂。在我看来,梦话、醉话、疯言疯语、让人不知所云者不能算诗,更不能算是好诗。好诗要拥有群众,好诗也一定能拥有群众。像李白《静夜思》、《赠王伦》等等明白如口语的诗,读者、听者谁不懂?所以,这些诗拥有一代又一代的广大群众。作为现代人写的诗竟然比秦汉两晋时的“古诗”、隋唐时的“格律诗”还难懂,岂不害人?
我还觉得,当前的诗坛百花齐放得不够。如果报刊在两三年内有意识地多发表顺口溜、打油诗、叙事诗、寓言诗、哲理诗、快板、快书和各式各样的说书小段(这既属曲艺又是诗)、歌词、格律诗、词牌、曲牌、还有专供朗诵的“朗诵诗”和散文诗等等,狠狠冲击一下诗坛的梦话、醉话作品,让诗歌通俗起来,百姓化进来,再在社会上(当然包括电视)搞几次能让人听得懂的新诗作朗诵会,不仅能改变诗坛的冷清局面,也一定会有很多因广泛流行而成为“名诗”的作品出来,再现中国诗的辉煌。
“歌坛”能繁荣,“诗坛”也一定能繁荣,关键要看媒体的“导向”了。所谓导向,是要把诗歌导向百花齐放,导向多元化,而不是导向独木桥,导向死胡同,导向让人不知东西南北的云雾山中。
写于二00七年六月六日
来源:老榆树 博客 http://blog.m1905.com/1793926 {:soso_e163:} {:soso_e1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