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歌存在的问题
网络诗歌存在的问题燕山飘雪
网络诗歌在兴起和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引不起网络诗人的注意,肯定会影响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当然,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开始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走了弯路,都是在所难免的。网络诗歌亦如此,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通过广大作者努力可以克服的问题。因此,把握网络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引导网络诗歌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是当前网络诗歌界需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纵观网络诗歌宏观的现状,以及各网站的反映,提出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以期得到广大网络诗歌同仁的注意。
一、网络诗歌的质量不容乐观。
质量问题,是诗歌的生命问题。中国诗歌史上的那些名篇佳作,都是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筛选和群众的检验得来的,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所以,一首诗歌能否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是作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自己,但是作品的欣赏权属于读者。读者是检验作品质量的裁判员,一首诗歌好不好,作者说了不算,必须要经过群众与历史的检验。谈质量问题,不能不涉及网络的特点。网络自由、恣意、迅速,快捷、隐蔽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诗歌随意、即时、口水等问题的存在。
不可否认,纸面诗歌传媒也存在质量问题,也曾受到群众的批评。不然,就不会有诗歌走向危机的担忧。纸面诗歌刊物的质量问题,是诗歌内容和诗歌风格出了问题,不是语言文字的问题,是表情达意受不受群众欢迎的问题。
但是,纸面刊物所发表的诗歌,有几个关口,可以确保诗歌的质量。一是作者呕心沥血,长期积累,精雕细刻的结果。虽然是偶然灵感来临,却与诗人的修养分不开。二是公开刊物的三审制,使那些达不到公开发表水平的诗歌或半成品诗歌,退稿或返回去修改。这是确保质量的重要一环。公开刊物退稿是比较多的,这是制度规定了的。大部分爱好诗歌写作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编辑通过了,到编辑室主任那里不行;有时候编辑室主任通过了,到总编辑那里又卡了壳。在公开刊物登一首诗,真是比蜀道还难。三是读者的评判和检验,并不是说你的诗歌发表了,质量就没问题了。最后还有读者这一关。比如评奖,编辑每年度的诗歌选本出版,都还要经过筛选。
而网络诗歌就不象公开刊物那样审查严格,往往是贴上就有人去读去跟贴。自由、随意、即时是它的特点。不否认有好作品存在,特别是那些写了很多诗歌,在公开刊物很少发表的作者,由于网络的随意性,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贴上来。但是,大量的是即时创作,临频跟贴,又缺少三审制度,这就难以保证质量。一些网站的诗歌编辑,只要求数量,不看诗歌质量;一些网站根本没有编辑,谁都可以往上贴;即便有的网站实行了审查制度,比起公开刊物,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往往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无碍大局就放行。在这一点上,各诗歌网站应该向《红袖添香》学习。《红袖添香》就比较负责,一首诗词贴上来,不够水平就退稿;稍有缺点就退回去修改,有的为了一个字的平仄退多次,直到完善为止。可是象《红袖添香》这样的网站又有几个呢?
网络诗歌的质量问题不解决,很可能会使网络诗歌中途夭折。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是诗歌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网络改变了诗歌的书写和传播方式,但无法改变诗歌创作规律。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必须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和劳动。古人有“为求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说法,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真经。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不会因为网络的自由发表和快捷传播而改变。打开诗歌网站,充斥版面的是那些浅白的,极为简单的口水诗;还有一些平庸的,没有任何发现的作品;一些不受欢迎的,故作姿态的朦胧诗,无病呻吟的抒情诗、玩世不恭的垃圾诗;一些荒唐的,只是想通过性或所谓新奇取胜的作品;一些无病呻吟,与个人生命体验毫不相干的作品;一些摆空架子,大而不当的作品;更有一些陈旧的,或抄来抄去的,没有丝毫创意的作品。这些只能败坏网络诗歌的名誉。诗歌创作本来是非常严谨的工作,现在却被随意和浮浅所代替。我们不能给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却浪费读者宝贵时间,无疑于谋财害命。对青少年读者来说,是误人子弟。
网络诗歌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作者的素养问题。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真正的作家诗人实际上是一种具备职业写作素养、有从事创作能力的人。成为职业作家和诗人,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还需要有高层次的文化、思想素养,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古代,诗人是无比神圣的,李白被称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走到哪里都高接远迎,盛情款待。杜甫有所谓“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够做诗人。“五四”运动之后,写诗的人多了,也并非是谁都可以冠以诗人。有的人认为,网络诗歌是快餐文化的一部分,不需要太高的文化,也不需要阳春白雪,读者喜欢下里巴人。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读者的欣赏水平。有人批评说,目前的网民在文学整体素质上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现在的大多数网络文学充其量是通俗文学,当然不排除有精品存在。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甚至还有人说,网络文学是“30%的思维流动(天马行空式的构思)+30%的排泄快感(无所顾忌的文字表达)+30%的时尚题材(虚拟的文字表述),剩下的10%才算得上文学意义的价值。”“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得文学经典的出现被推迟200年。”此话虽然刺耳,但是符合实际情况。
二、诗歌网站的无限制扩张与重复性建设。
首先,由于网络文学刚刚兴起,国家对网络的管理也刚刚提上日程。所以,目前网站的审批极其简单,只要合法公民拿着身份证和一份报告就可去申请。公安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当时就办理。各网站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不规范的地方。有的是个体户,有的是公司,还有的是机关干部或教师当第二职业来办。有的有站长和编辑,有的只有一两个编辑,或聘请几个业余的版竹。管理的松懈导致了质量的无保证。而且,大部分网站都是由个人出资建设,投资比较大。如果不能赢利,就难以维持现状。因而网站建立或倒闭都很随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出场。诗歌网站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资金短缺而今日办、明日亡的情况比比皆是。好多网站也是举步维艰,惨淡经营,人气不旺。反正诗歌资源就那么些,你争我夺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比如,网络诗歌界著名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诗人网”,就是由厦门市禾山中学教师李可可个人出资主办的。由于注册人数和发帖数量的不断增多,该站已经几易服务器;因资金短缺,本来已摆上日程的出网刊计划也不得不无限期推迟。由灵石(李永毅)出资办理的“灵石岛”诗歌网站,收录了数量极大的古代诗歌以及当代诗歌资料,为网民提供了很大方面,但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取消论坛以节约网站存储空间。因此说,目前的诗歌网站大都是民间私人行为,不是国家行为。自生自灭,市场调节。
其次,诗歌网站的重复性建设是一个问题。笔者发现,诗歌网站多如牛毛,各大型社区和网络都有自己的诗歌栏目;各文学网站也都有诗歌栏目;以诗歌为主业的网站大约也有近300个;还不算那些著名网络的论坛栏目。重复建设不但是经济建设的一大公害,也是诗歌网络建设的一大公害。特别是一部分新制作(或曰克隆)出来的某些少数诗歌网站,在内容和创意上,真正自己独特东西的并不多。由于诗歌资源就那么多,各网站只好互相拉人,发现有好作者,几个网站都来抢。在《天涯社区》有个现象,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刚发表了一些诗作,就有网特来交朋友,答应一些条件(诸如做版主、当签名作家等)就把人拉走。去了之后,发现没几个作者,只好应付了事。
再次,诗歌网络也存在一个持久性的问题。有的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资金问题,有的是因为团结问题,比如,天涯社区因文人相轻而口水不断,直接影响了作者队伍的稳定;还有的是因为政治问题,发表了舆论导向错误或违法乱纪的贴子,被国家安全部门强行关闭;还有的是因为事先没有注册,公安部门找上门来,不注册就关停;也有的是因为一时兴趣,过把瘾就死,如某些站长兴致勃勃地开站大吉,过了一把老大瘾之后,后面的工作就没有激情和精力再做下去了。就象刚刚开业的酒馆饭店,劈劈啪啪放一阵鞭炮,由于顾客稀少,红火几天就难以支撑,只好关门大吉。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诗歌的创作环境和质量提高。
三、炒作与反炒作以及炒作手段的花样翻新。
有些网站不是真正做学问,搞创作,而是为了招人气,图热闹,花样翻新地搞炒作。今天搞诗歌巡回展,明天搞名人点评,再过几天又请来了一些名作家诗人驻站坐台评诗。当今网络时代的炒作,可谓花样翻新,眼花缭乱。炒作出来的诗人,又有多少真才实学呢?有的人刚发了几篇小诗篇,就被吹捧为大有作为的诗人,中国的普希金或裴多芬。有的网站负责人答应出诗集,结果由于资金不落实,出版社不给出版,编辑好的诗歌选集也就泡了汤。有的网站为了拉人,把自己的网站炒成一朵花,把别的网站说成豆腐渣。有人说:在网络诗歌的时代,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是未知。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利用网络诗歌来搞他的政治不同意见,这种人不是真正的诗歌爱好者,而是一些不得志的政客,早晚会给一些诗歌论坛带来灭顶之灾。诗坛是一块净土,是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园地,容不得那些心怀叵测或心灵不纯净的名利之徒来捣乱。
诗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那些商业化或低级趣味的炒作,只能败坏诗歌的名声。由于炒作的存在,一个善于跟网站、跟版竹们搞好关系的诗人,往往在论坛里较有人气,写首劣等的诗,也能有大量的带有褒奖语句的回帖,甚至于可以当版主。因而出现了人比诗出名,“名诗人”的诗水平低下的现象。而一个不太注意搞关系,一个默默思考,安静写作的诗人,在论坛里自然少有人气,诗写得再好,也很少有人回帖。这往往导致网站、诗人包括编辑判断的误差,有些编辑会不自觉地先看回帖的多少,再来评判一首诗作的好坏,采用相对较差的诗歌,而放弃了真正的佳作。许多网络论坛甚至不仅是对诗作、诗人发表议论,而举凡个人隐私、打情骂俏、相互调侃、攻扦或相互致意、抚摩、拥抱、对答等等,乃至与诗无关的多种话题并存,“论坛“变成了个大众聊天室,天上地下、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这就严重地背离了诗歌的本质与使命。各种诗歌流派本来是研究探讨诗歌理论问题的工具,现在却变成拉帮结伙,互相攻*的武器。笔者在天涯社区曾发现,网络里同样的人事关系复杂,一首诗歌发表后,跟贴评判的标准不是质量,而是质量以外的东西。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而是人气之争、义气之争。网络上的不友好交流,甚至漫骂、人身攻击、化名诋毁,网络论坛上大规模的骂战时有发生。好多作者看不下去,或者走人,或者只发贴,不参与争吵。那些发完稿件就走的人,论坛还批评人家不跟贴,如果是正常的学术讨论能不跟贴吗?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影响创作的环境和作品质量。
四、写作态度和诗风不够端正。
在网络上走一走,你就会发现:一方面晦色难懂的现代派先锋派或朦胧诗占据网络,一方面是顺口溜和口水诗的严重泛滥。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朦胧诗之所以败坏了诗歌的声誉,就因为它脱离群众,走向晦涩难懂的尴尬境地,使诗歌丢掉了读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臧克家先生前些年发出的“写了几十年诗歌,倒读不懂现在的诗歌了”的感叹。现在更令人称奇的是,一个写了数十多年诗歌或者从事了数十年诗歌批评的评论家,却无法理解青年诗人的作品。曾经作为“朦胧诗”的理论旗手的谢冕先生就是如此,他被批评为没有能力对“第三代诗”及以后80年以后的诗歌写作发言。这不能不让人心酸!诗歌界是“老鼠下仔,一窝不如一窝”。诗歌就这样走下去,势必自己毁了自己,变成逐渐消亡的艺术种类。与晦涩难懂的诗歌相反的是那些大白话似的口水诗或顺口溜。其实,那不叫诗,是口水垃圾。有的读者批评说:诗歌不能脱离中国多数人,口语之类绝不是群众关注的最主要东西。主要东西是内容。诗歌不能太脱离现实,对现实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揭露,是诗歌的本色。诗歌不关注时代,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只写一些小我或小集团的生活,是不会有出路的。好的诗歌是为民众提供精神食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比较高的。如果群众看不懂,不知你在说什么,那这样的诗歌就不能算是好诗歌,其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历来的诗人,凡是能够站得住脚的,都是时代和人民的代言人,杜甫如此,白居易更如此。因为杜甫是为人民鼓与呼的,白居易写好诗先让老太婆听一下,看听得懂还是听不懂。老百姓听不懂的诗,当然不能算是好诗。历史上的诗歌载体不先进,与现在的互联网没法相比。那么为什么好的诗歌还是不径而传呢?主要的还是个诗歌写作态度和诗风问题。为谁写?写什么?怎么样写?在任何时候都是诗人首先要考虑的大问题。
五、提高诗歌作者的素质刻不容缓。
之所以出现上述两种不良倾向,主要原因还在于诗歌作者的素质。前面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再重申一下。现在上网搞诗歌的人大体上有三种:一是从纸质媒体走向网络的已有一定实力的诗人;二是一些真正的诗歌爱好者或诗人,他们热爱诗歌,严肃认真,是虔诚的缪斯信徒;三是部分“混”在网上的分行文字制造者,把网络当作感情、私欲的倾诉场。第一种有可能产生大诗人;第二种经过培养锻炼,有可能出现一批诗人;后一种或那些伪诗歌爱好者,却是网络诗歌的隐患。因此,从网络诗人自身的素质、创作的态度与作品的水平来看,可谓“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更有滥竽充数的混子。从作品来看,其中既有诗歌精品,也不乏文字垃圾。很多“诗人”原来都不太接触文学,只是因为诗歌形式上比较简单,比较适合作发泄情绪的方式,才混迹于各诗歌论坛。这些人的作品大都不懂哲学,缺乏思想深度,在写作态度上也显得随便,甚至喜欢用骂人以显示自己的狂放不羁。还有的作品粗糙,属于毛坯或半成品,读之乏味,令人倒胃口。近年来流行的非非主义玄之又玄的诗风,严重脱离国情和群众的欣赏习惯。这说明,提高作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没有高素质的诗人队伍,怎么会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过去培养一个诗人,大约需要八至十年的时间。现在网络的兴起,几个月或几天就会产生一个所谓的“诗人”。有些人把顺口溜也搬上网络,如果写诗这么容易,那诗人也太好做了。带上诗人的贵冠,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但是,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矫情,也不能粗制滥造,诗歌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比什么都重要。更可怕的是有一些半拉子诗人,把别人的诗歌改头换面甚至于直接挂上自己的名发表。这就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品质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网络诗坛和诗歌群体的注意。
来源:网络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