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小诗》总第87期:张光国《青春》
青春
〇张光国
还没来得及认真审视
青春已滑出视线
跌落于书页上的叹息
是这个季节
我心中最无奈的故事
2011年1月5日于北海
【诗人简介】张光国,男,笔名毓榕、轩辕国,1975年生于山东潍坊,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报社驻潍坊工作站站长、潍坊万众传媒总经理。系《中国喜马拉雅诗刊》、《中国朗诵诗》、《轩辕国学》总编,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中国诗人协会名誉会长,当代诗歌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新诗社社长,中国大唐诗社社长,中国诗歌学院、白浪书院客座教授,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导师,神洲文学院院长。创建诗人网(http://www.shirenwang.com/)、中国诗歌会网(http://www.cpa1932.com/)。继承创新小诗、重塑中国小诗派、延展推动小诗运动,创建回归诗派、中国乐画诗派、中国山水诗派、中国草原诗派和中国乡土田园诗派,创始带着文艺去旅行、带着诗歌去旅行、诗意的行走、北海文艺沙龙、大唐诗歌节、带着文艺去旅行联欢晚会、当代诗歌朗诵会、当代诗歌论坛、风雅颂诗歌沙龙、凤凰与白狼文学艺术沙龙、海畔诗会、红高粱文学论坛(红高粱笔会、红高粱诗会、红高粱作家论坛)、李清照诗词艺术节、密州文艺沙龙、诗人节(世界诗人节)、诗之缘●行万里、苏东坡文学艺术论坛、唐风宋韵●诗行天下、网络时代诗歌大展、网络时代诗歌节、未来诗会、为你写诗、新古风运动成就展、新诗百年峰会、中国草原诗会、中国风雅颂诗歌颂读节、中国蒹葭爱情诗歌论坛、中国昆仑诗会、中国昆仑作家论坛、中国明星诗会、中国山海诗会、中国山水诗派且行且吟诗会、中国山水诗人论坛、中国诗歌会朗诵演唱会、中国诗歌会年会、中国诗歌会同题诗会、中国诗歌展、中国诗人采风行、中国诗人大会、中国诗人峰会、中国诗人旅行家论坛、中国诗人与诗研讨会、中国诗文研讨会、中国乡土田园诗人论坛、中国小诗运动、中国作家诗人采风行、中国作家诗人论坛、中外诗歌大展、作家与诗人联欢会:诗影以及中国诗歌学院、白浪书院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中国诗歌会李白诗会、瓷韵中国作家论坛、瓷韵中国诗会、诗家论坛、诗咖论坛、作家与诗人赏花笔会、云上音乐诗会、稻香诗会、名城笔会、青春诗歌会、三月三诗歌会、网络时代诗歌研讨会、云上诗歌会等一系列大型诗歌文学艺术研讨交流、采风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在全国各地组织诗歌文学艺术现场活动百余场,涉足山东、重庆、浙江、内蒙古、湖北、上海、北京、江西、广东、福建、河南、江苏、贵州、湖南、广西、青海、陕西、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在济南、重庆、绍兴、呼和浩特、青岛、武汉、上海、北京、曲阜、泰安、景德镇、广州、蓬莱、漳州、郑州、洛阳、苏州、佛山、长沙、凤凰县(凤凰古城)、桂林、西安、延安、扬州、吐鲁番、青州等2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举办名城笔会36届,在当代诗坛、文坛和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99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杏花》。自1988年从事创作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若干奖项。出版个人诗集《诗人与美人鱼》、《陶罐上的少女》,诗歌评论集《同凤凰与白狼一起吟唱》,诗话专著《黄鹤楼诗话》、《北海诗话》,长篇小说《沙僧别传》,编著《当代作家新势力文萃》、《当代中国作家名录》、《当代中国诗人名录》、《网诗诗典》、《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中国最佳诗选》、《中国作家诗人大辞典》、《永远的屈原与世界诗歌》、《中外知名作家诗人档案》等数十部以及《北海文丛》、《北海诗稿》、《北海诗笺》、《网络时代作家诗人》、《中国当代作家诗人文丛》、《白浪书院文丛》、《九月诗丛》等系列文丛。
〓信息动态〓
第六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征稿启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诗歌发展被烙上了网络时代的鲜明印记。为展示网络时代诗歌发展的风采、增强诗人联谊、促进诗歌发展,中国诗歌会特举办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并评选网络时代先锋诗人和网络时代诗歌佳作奖。
前期,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已成功举办五届:
首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已于2012年9月成功举办,并于2013年4月20日在山东济南长清召开了首届网络时代诗歌研讨会,组织与会诗友参观了徐志摩纪念公园,进行了现场诗歌朗诵;
第二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已于2015年8至11月在线上举办;
第三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颁奖礼暨诗之缘行万里——诗意陕西之旅系列活动,已于2018年10月2日至6日成功举办,在陕西西安举办了颁奖礼,召开了研讨会,并组织与会诗友去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等处进行了采风;
第四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已于2020年8月在线上举办。
第五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已于2021年7月在线上举办。
第六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现在启动征稿,欢迎广大诗友踊跃参与!
奖项奖励:设金奖、银奖和铜奖,颁授获奖证书和浮雕金箔面大款高档奖牌,获奖作品编入杂志《中国诗选刊》进行推介,赠阅样刊,快递证书、奖牌和样刊。
评选机制:初评→复评(网上公布复评通过名单,复评通过者有获得铜奖资格)→终评(由主办方终评出金、银奖,并颁奖)。
活动方式:线上举办,不组织现场活动。
投稿要求:诗歌限3首内(含3首),每首限30行内,不分行者每首限300字内,题材、诗型不限,风格不拘,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稿末须附200字内个人简介,以及联系地址、电话、微信等信息(不公开)。
投稿方向:wlsdsgdz@163.com。
截稿时间:2022年7月11日。
中国诗歌会
2022年6月11日
〓〓〓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讲究韵味,注重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表现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人生的哲思,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生动形象,细腻有味,诗意隽永。
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上世纪初叶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形式多样化探索的结果。小诗运动在1921年至1925年曾盛行一时,形成了以冰心、宗白华为代表的小诗派。由于个种原因,1925年后,小诗逐渐衰落。今天,我们重提小诗,重提小诗派,重提小诗运动,就是想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尊崇小诗派三五成行、言简意赅的诗型特质,推广、发展小诗派注重意境、注重诗人内心世界刻画等的优良的创作手法,继承创新小诗,重新塑造小诗派,延展推动小诗运动,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作家、诗人张光国在2010年3月3日指出,小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歌类型不是简单的因行数多少而界定的,它具有丰富的诗性内涵和多重的诗歌特质,在界定小诗概念内涵、外延的同时,给小诗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将小诗的特征概括为:1、五行以内,言简意赅;2、注重意境,生动形象;3、心灵外化,细腻有味。
同时,将小诗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言简意赅。小诗是一种短诗,从规模上讲,它限制在一个诗节,五行以内。它要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模要求的短诗就是小诗了,小诗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特征要求。第二、讲究音律,韵味悠长。小诗要讲究音律。只有讲究音律,才能使小诗产生音乐美,才能韵味悠长。这个要求,不仅表现在韵脚上,还表现在小诗内部的节奏感上,这就要求小诗创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第三、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生动形象。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是小诗的重要特点。小诗拒绝空洞的呼喊,拒绝单纯的词语的堆砌。如果连一个深刻刻画的意象都没有,这样的诗不是小诗。小诗用意象构造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诗情画意。第四、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小诗通过意象刻画、意境营造以具有音乐美感的三五诗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感,寄寓诗人人生的哲思,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读一首小诗,就是一程情感共鸣的心灵感动之旅,就是一程心智触动的心灵感化之旅。
2010年3月2日,我们成立世界小诗协会和中国小诗社。十多年以来,我们不定期推出《世界小诗》、《中国小诗月刊》、《中国小诗派》、《小诗大语》纸刊、电子杂志和微刊(其中,《中国小诗月刊》和《中国小诗派》已各推出百余期),举办中国小诗论坛、中国小诗笔会、中国小诗研讨会、中国小诗悦读分享会等系列线上线下诗歌文学艺术活动,使继承创新小诗、重新塑造中国小诗派、延展推动中国小诗运动走上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这些年来,我们在纸质杂志《中国诗选刊》开辟了中国小诗运动专栏,推荐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诗文本,并刊稿赠样,扩大了联谊与交流;还组织了赏图赋诗、小诗运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小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特别是在2022年春天,我们创刊了《小诗大语》,在我们旗下的中国诗歌会网及其他中外知名诗歌网站发布电子刊的同时,还同时在我们的美篇号、微信视频号、快手号、抖音号和火山号、今日头条号发布短视频,探索到了小诗展示的更佳平台,每首小诗的综合浏览量达3000左右,小诗不小,在中国诗坛树立起新标杆。
《世界小诗》,由世界小诗协会主办,在推出纸质杂志同时,常态化推出微刊和电子刊,并举办相关线上线下诗歌文学艺术活动。
总编:张光国
网站:中国诗歌会网——诗人网上家园,首家以诗歌文学艺术为载体的社交媒体
http://www.cpa1932.com/
http://www.shirenwang.com/
美篇号平台:
中国诗歌会
https://www.meipian.cn/c/372334729
诗意的行走俱乐部
https://www.meipian.cn/c/4264235
微信公众号矩阵:
中国诗选刊CPA1932
新诗歌杂志NewPoetry1933
当代诗歌会DDSGH2018
带着诗歌去旅行DZSGQLX
大唐诗社DaTangShiShe
世界诗歌会ShiJieShiGeHui
敕勒歌杂志chilegezazhi
轩辕国学XuanYuanGuoXue
凤凰与白狼fenghuangyubailang |
|